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定位于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交叉的应用基础研究,以数字人构建和生物医药应用为目标,开展数据采集融合、医学人工智能和智能数字诊疗研究,实现人体和疾病模型的数字化、医学人工智能工具的自主化以及数字诊疗系统一体化。

实验室前身为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韦钰院士)。20233月,联合海南大学申报的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验室聚焦数字医学工程,依托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A+学科和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数字人”和“脑空间信息学”等领域的国际领先技术,发挥医工交叉优势,结合国家战略布局,打造长三角和海南自贸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究基地,重点突破我国创新生物医学技术的短板,力争产出一批变革性技术,取得一批引领性和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塑造我国数字医学工程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实验室数据采集融合、医学人工智能和智能数字诊疗三个研究方向为基础,围绕纳米探针与分子影像、脑空间图谱数据采集、多维组学构建与解析、人体器官芯片及微生理系统、智慧医疗技术及数字疗法五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

实验室2023年国家级在研项目182项,自批准建设以来新增38项。国家级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5项(主持3项,课题负责14项,参与20项);科技创新2030-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95项,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4项(主持2项,参与2项),重点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66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6;国防军工项目28项。在研省部级项目37项。实验室横向在研项目63项,其中年度新增14项。实验室2023年发表期刊论文总数412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数268篇,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中影响因子10.0以上的共58篇。本年度实验室共申请发明专利182件,授权发明专利87件。获批国际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31人,其中科学研究人员94人,建立了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主的、分布于三个研究方向、五大研究团队的人才队伍,每个研究方向均由国家级人才担任负责人。研究队伍包括国家级人才2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6人。形成了一支由信息电子、生物医学、化学和物理以及计算机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所构成的学术梯队。实验室现已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多名40岁以下年轻学者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计划。实验室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研究员6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6名;40岁以下有56人,其中41人具有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