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院士兼职教授授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2-27浏览次数:87

2016225日,古都南京,乍暖还寒。上午845分,东南大学榴园宾馆新华厅,东南大学杰出校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的授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准时召开。授予仪式结束后,李德毅发表题为《脑认知的形式化从研发机器驾驶脑谈开去》的主题报告。他表示,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要想解释脑认知之谜有两条路:脑认知的神经学方法和脑认知物理学方法。结合脑认知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脑的形式化,需要解决以下重要科学问题:脑认知的形式化可以不可以先关注脑认知的社会属性?人脑是如何反应客观物理世界?人脑如何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人脑是是如何凭借已知来解决未知的?大脑的想象力是如何实现创新的?

李德毅认为,脑认知的内涵包括记忆认知、计算认知和交互认知,其中记忆比计算更重要。 他解释说,脑认知的本质是统计认知,对世界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 多次反复,在不停的感知、认知和行动过程中形成不确定性,这就是进化。动态演化过程从时间上看是积分,就变成记忆。计算认知方面,人脑没有多种计算,只有 一个计算方法——相似计算。交互认知则具有二重性,除了脑认知的往返跳跃、并行处理,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脑通过感知和外部世界交互。由此看来,冯·诺伊曼 计算架构中,计算、存储和交互相互分离,计算机只有计算智能,没有记忆智能和交互智能。这也意味着认知智能的实现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模型。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李院士认为,脑认知形式化一开始不必纠结于高并发、大流量和大数据信息编码等,而是要懂得忽略和聚焦,懂得抽象和分离。 他分享了驾驶脑的试验,机器驾驶选择性忽略脑认知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对躯体神经系统、对心肺机能、对自身生存相关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等,只关注安全驾驶 这个特定注意。驾驶脑用机器模拟人脑对安全驾驶的自学习和驾驶技能积累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并不模拟在驾驶过程中与安全驾驶无关的其他认知活动,并做到一个 板卡上,以微秒级并行模拟人脑的记忆认知、计算认知和交互认知的三位一体。

他演示了2012年设计成功的北京到天津高速公路全程的无人驾驶,全程没有人工干预。设计上包括感知、认知和行动三大功能模块,其中长期记忆、工作记忆和动作记忆非常重要,综合采用了GPU + CPU + FPGA + ASIC的解决方案。

李德毅最后表示,人脑特定问题域的认知能力可以先局部地形式化,哪怕在微观上不具有组织结构的相似形。当千千万万的特定机器认知脑,逐步形式化之后,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将有可能倒逼并逼近人造生物脑

报告最后的提问环节,东南大学韦钰院士同李德毅院士就人造脑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别是自闭症,抑郁症和痴呆症等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相信双方在今后生物医学领域的合作研究也一定可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李德毅院士简介: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最近几年,研发了机器驾驶脑,率先实现了轿车和公交车北京至天津、郑州至开封的实际道路无人驾驶。

                                                                      

                                                                           通讯稿:易欢 赵春秋 王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