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柔性生物电子技术与应用研讨会通知

发布者:毕昆发布时间:2021-10-12浏览次数:1490

2021柔性生物电子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会议简介

柔性生物电子可以更好地和生物组织贴合,以保证感知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在可穿戴传感、智能医疗、人机交互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拟于20211030日召开“2021柔性生物电子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柔性生物电子的最新进展和挑战展开交流。为了方便更多学者交流学习,会议将在微信视频号、b站等平台进行在线直播。

大会主席:刘宏 教授

主办单位: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

会议形式:线上报告(腾讯会议ID479 565 834

组委会:赵超 余涵 马标 许成韬



会议日程

1030日上午(北京时间)

时间

报告人

内  容

9:00-9:05

陆祖宏 教授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致欢迎辞

学术报告(每个报告20分钟,讨论交流5分钟)

9:05-9:30

余存江 副教授

(休斯顿大学)

Rubbery electronics towards seamless integration with soft organs

9:30-9:55

郑子剑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Porous Conductive Textiles for Wearable Electronics

9:55-10:20

李舟 研究员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自供能医疗器件和电刺激治疗

10:20-10:45

史鹏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基于水凝胶生物电子芯片的智能反馈治疗系统

10:45-11:10

盛兴 副教授

(清华大学)

面向神经科学的植入式微纳光电器件

11:10-11:35

于欣格 助理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皮肤电子与触觉VR界面

1030日下午

14:00-14:25

武培怡 教授

(东华大学)

智能离子皮肤

14:25-14:50

严锋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Flexible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 for high-performance biosensors

14:50-15:15

黄显 教授

(天津大学)

基于磁性薄膜材料的新型柔性生物医学诊疗系统

15:15-15:40

俞璟 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

基于互穿网络PAA-PEDOT导电水凝胶的柔性皮肤传感器

青年论坛 (每个报告10分钟,讨论5分钟)

时   间

报告人

内  容

15:40-15:55

黄琪瑶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

基于纤维织物材料的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

15:55-16:10

王燕 博士

(东京大学)

Skin electron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16:10-16:25

黄云翔 博士

(清华大学)

面向神经调控的植入式无线光电界面

16:25-16:40

胡鸿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

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仿生粘附结构制备与应用

16:40-16:55

马标 博士

(东南大学)

液态金属的磁场图案化及其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

交流讨论



嘉宾简介:

余存江 副教授 (休斯顿大学)

Dr. Cunjiang Yu is the Bill Cook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with joint appointments in the Departments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e received B.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2004 and 2007, respectively, from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He obtained his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7-2010) and finished postdoc training with Prof. John Rog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10-2013) before joining the faculty of University of Houston. His recent research focuses on rubbery electronics, curvy electronics and medical devices. Dr. Yu is a recipient of several awards, including NIH Trailblazer Award, NSF CAREER Award, ON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augural Top Innovator of China, Socie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Young Investigator Medal, SPIE Rising Researcher Award, SME Outstanding You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 Award, AV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etc.

郑子剑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Prof. Zijian Zheng is currently Full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TC)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Energy (RISE)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surface and polymer science, nanofabrication, flexible and wearable electronics,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Prof. Zheng received his B. Eng.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t Tsinghua University in 2003, and PhD in Chemistry at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2007 (Supervisor: Prof. Wilhelm T. S. Huck). In 2008, he worked as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with Prof. Chad A. Mirkin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the USA. He joined ITC as Assistant Professor in 2009, and was promoted to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13 and Professor in 2017. He has published ~120 papers in high-impact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s including Science, Nat. Mater., Nat. Comm., Adv. Mate., JACS, Angew. Chem.. He also files 25+ patents and is recipient of more than 15 academic awards. He serves as Guest Editor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mall, and Editor-in-Chief of EcoMat, a flagship open-access journal in 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ublished by Wiley. He is elected Founding Member of The Young Academy of Sciences of Hong Kong, the highest academic award of under-45 scientists in Hong Kong. He is also awarded Chang Jiang Scholars Program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李舟 研究员(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李舟研究员,博导,国家杰青,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生物与环境平台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能源教研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委会委员,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传感器专项指南专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教育部新世纪、北京市高创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基金和项目支持。 李舟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电子器件、植入/穿戴的电子医疗器件、生物传感器、可降解器件、细胞生物力学的研究。已在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已发表论文14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400),影响因子大于10的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1ESI 1‰热点文章和15ESI 1%高被引论文。被引用超7000次,H-index4510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超过200次,多篇为本领域最高被引次数论文。自供能心脏起搏器的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泰晤士报、法新社、环球科学和MIT科技评论等数百家新闻媒体和网站评论和报道。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青年科学家奖、富士Visual Sonics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发明协会金奖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等。担任学术期刊Nano Select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副主编,Science Bulletin、《生命科学仪器》、Sensors and Actuators ReportCurrent Applied Materials的编委,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nfoMatMaterials等杂志的Guest Editor-in-Chief,腾讯基金会“科学探索奖”提名人和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评审专家等,同时担任70多个国际期刊的邀请审稿人。获科技部、教育部、军委科技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华为技术公司等20多项基金支持。

史鹏 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史鹏教授现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同时也是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HKCOCHE)以及城大超金剛石及先進薄膜研究中心(COSDAF)的核心成员。曾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并致力于发展相关技术在神经生物学,生物电子学,脑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迄今,在包括Nature BME,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项技术申报中美发明专利。曾在2010年获得美国Simons Foundation基金会的博士后研究奖,荣获2017年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研究奖,2017, 2019年城大优秀博士生导师,2018年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优秀青年学者奖。于2019年代表香港青年科学家参加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香港裘槎基金会联合举办的(Max Planck-Croucher)高峰会。现担任Brain Research杂志副主编。

盛兴 副教授(清华大学)

盛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兴趣是开发新型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用于生物医疗技术特别是神经界面,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于欣格 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于欣格,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导,香港城大-中科院 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新3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IEEE纳米医学发明家、MINE青年科学家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电子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在《自然》《自然 材料》《自然 生物医学工程》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项。

武培怡 教授 (东华大学)

武培怡教授现任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德国Essen大学化学系博士。2004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6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2017年获陶氏化学“Dow Innovation Challenge Award”

严锋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Prof. Feng Yan has research interests on organic electronics, 2D materials, solar cells, thin film transistors, biosensors and smart materials. He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physics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in 1997 and then worked at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of Nanjing University as Associate Professor until Jan 2001. He joined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Feb 2001 as a Research Associate and joined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 in UK in April 2006 as a Higher Research Scientist. He became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2006 and was promoted to Full Professor in 2016.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250 paper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including Advanced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 ACS Nano,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n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d given more than 70 invited talks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The publications have received more than 16,000 citations with h-index of 72 in google scholar. He is a World’s Top 2% the most-cited scientists in Nanoscience & Nanotech selected by Elsevier & Stanford University,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a Senior member of IEEE.

黄显 教授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生物医学柔性电子实验室负责人。担任钱塘科技创新中心特聘专家,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柔性可穿戴技术中心主任,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机集成电路的核心材料基础”创新研究群体核心成员。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获天津大学北洋学者和天津市青年千人称号。20047月和20073月分获天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士学位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硕士学位,201110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导师:Qiao Lin)。2011-2014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合作导师John Roger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6年担任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助理教授。创建了天津市首个生物医学柔性电子综合研究平台,推动了区域性的柔性电子技术的合作研究。相关研究多次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报道,获得了大量的社会关注,在柔性电子技术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各类论文85篇,含一区论文30篇,文章总引用达6000余次,获授权专利13项。累计负责纵向项目10项,横向项目3项,校级项目4项。

俞璟 助理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俞璟教授现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俞璟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曾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从事生物高分子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并致力于发展相关技术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俞璟教授于2017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任助理教授,。迄今,在包括Sci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AC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俞璟教授于2019年当选新加坡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Fellow 并于 2019获得Nanyang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黄琪瑶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

黄琪瑶博士分别于2014年及2019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20192020年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服装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导师为郑子剑教授。20209月至今担任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服装学系研究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纺织基导电材料及电子器件的相关研究,研究方向集中于利用纺织材料与织物结构,并结合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实现柔性、可穿戴的织物基能源存储器件及传感器等。迄今于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le, 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

王燕 博士 (东京大学)

王燕博士目前工作于东京大学工学部电子信息工程系。于20187月获得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师从程文龙教授,主要从事可拉伸电子皮肤传感器和能源器件。2019年加入日本东京大学Takao Someya教授课题组担任特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超轻薄皮肤电子的开发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王燕博士在功能材料柔性电子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H指数20;在材料、化学和工程等相关领域的顶尖学术刊物,如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PNA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 and Materials Horizons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另外,申请国际专利2项,申请日本发明专利1项。相关研究成果被CNNScienceNature MaterialsTech Explorist NewsNew AtlasInnovations ReportUtokyo focusMiragenewsAzosensorsTechnology NetworksNews MynaviPhys OrgNanowerkScience DailyNewsbeezerNews BreakFlorida News Times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如Herald Sun、澳大利亚SBS晚间新闻、9号新闻、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以及日本日刊工业新闻等报道。

黄云翔 博士

黄云翔,现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201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是开发无线控制的硅基电子界面,用于基础生物学研究和疾病治疗。已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篇。

胡鸿 博士

胡鸿,工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201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在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米尺度表界面基础力学,仿生功能结构制备与应用及柔性电子器件设计等方面研究。已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2018年“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铜奖和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奖励。

马标 博士

马标,东南大学至善博士后,202012月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柔性电子和软体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封面论文),Science Advance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Lab on a Chip,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7篇,授权发明专利一项。相关研究成果被ACS Headline SciencePhys.org, Science Daily, Chemistry Views等国际媒体进行亮点报道。创办了“液态金属FM”微信公众号,致力于科普液态金属领域的最新进展。曾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四届国际材料技术与应用会议(日本)优秀口头报告奖、中国材料大会2021优秀青年学术报告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