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医交叉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毕昆发布时间:2022-04-19浏览次数:475

  413日下午,由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的理工医交叉学术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旨在促进海外归国青年学者的交流合作。会议初始,东南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刘宏教授和南京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曹毅教授分别进行了致辞,表达了对参会人员的欢迎和对大会期待。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黄小强研究员作了关于绿色生物制造的报告,黄老师首先从生物催化剂在合成生物学中优势和不足引出光酶催化的策略,并对其博士后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光激发EDA络合物引发自由基反应进行系统的介绍。

同时,黄老师对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整合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来开发新的催化体系。 

接着,东南大学的何泓良老师作了关于纳米药物设计的报告,何老师首先对纳米药物的定义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结合自己在诺华制药的研究经历介绍了纳米药物的研发过程。然后,何老师从EPR效应(增强的渗透与滞留效应)的发现出发,引出了第一个被动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发明,并提出了纳米药物在设计上存在的挑战。最后,何老师介绍了自己在纳米药物研究上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增强脂质转运的药物,抗血栓药物等。

南京大学的牛善远老师作了关于新型光电功能半导体-复杂硫族钙钛矿的报告。首先,牛老师对钙钛矿材料的结构及其光电性质等进行了概述,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硫族钙钛矿的高质量合成及其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光学性质。最后,牛老师总结了硫族钙钛矿的优势,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东南大学生医学院赵超老师的报告主题是集成电路和系统在生物医学传感的几则应用。赵老师首先介绍了工业化发展的4个阶段,并表示目前我们正处在从工业3.04.0的发展阶段,即正在向基于虚拟网络和现实物理的统一生产系统的实现上迈进,生物医学传感器件在工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此赵超老师等尝试建立微型化电化学工作站,提高生物医学传感器件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期实现更精准化、小型化的电化学生物医学传感器件,实现高通量的DNA现场快速合成以及生物分子的现场快速监测。

目前课题组已初步构建了基于CMOS工艺的单元功能最全、信噪比最高、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生物医学传感专用芯片用于电化学信号等的多通量监测。

南京大学的蔡平强老师作了关于多尺度生物力学界面的报告,蔡老师首先介绍了生物体内存在的力学信号,传导过程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接着报告了自己在细胞牵引显微技术上的创新、在纳米粒子对细胞形态以及迁移行为上的研究、以及对不同性质基质上细胞迁移行为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力学-基因调控机制学说。然后,蔡老师介绍了一种局域力电耦合界面的构建以实现对肌电和激励信号的同时识别,以及一种视觉-触觉耦合响应的人工神经肌肉接头的构建。最后,蔡老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一个总结和展望,希望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转化,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东南大学的张英老师作了关于仿生超分子水凝胶介导的类器官培养的报告,张老师首先对类器官及其应用价值作了简要的概述,接着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用于构建类器官的细胞外基质的研究。张老师根据现有基质水凝胶的缺陷引出了一种物理交联的水凝胶——聚异氰酸酯水凝胶(PIC),并介绍了该水凝胶在乳腺类器官的培养和前列腺类器官构建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之后的工作计划。

会议最后,刘宏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对各位老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

本次会议的报告精彩纷呈,各位青年学者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同时也引起了热烈的交流探讨。本次会议为来自理工医等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撰稿人:陈艺、马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