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主办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发布者:毕昆发布时间:2023-08-26浏览次数:128


8月26日,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苏州高新区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承办,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共同协办。

图片


会议旨在为从事微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及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


相关领域的三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江桂斌、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顾万勇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用视频形式为大家作报告。会议开幕式由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医学院院长、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顾忠泽主持。

图片


领导致辞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创新集群发展 



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顾万勇

在致辞中表示

近年来,苏州聚焦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培养、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集聚资源要素、厚植创新生态,通过引育重大科创平台积极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助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顾万勇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与苏州携手拓展合作新空间,把创新成果留在苏州,把重大项目落户到苏州,把优质资源引进到苏州。

图片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

在致辞中表示

苏州高新区是江苏省“一区一产业”战略布局唯一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地区,也是苏州市生物医药地标产业“两核”之一。目前,苏州高新区已集聚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超千家,重点聚焦数字医疗、体外诊断、器官芯片、先进材料、医学影像设备等细分的领域,持续推进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速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集聚,加快形成世界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

图片


院士报告

分享学术成果 共谋学科发展


院士报告环节由英国皇家学会会士、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蔡宗苇主持。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作了题为《生命与健康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报告。陈洪渊院士指出化学尤其是分析科学更能与生命、环境、材料、能源、信息等领域交叉融合,并通过3次巨大变革分析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作了题为《新污染研究:分析化学的机遇》的报告。该报告从新污染物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毒性与风险评估以及未来机遇等方面展开,通过一系列精准数据,判断了我国新污染物的发展趋势,并表示新污染物伴随着人类进化的全过程。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作了题为《人脸识别式疾病诊断》的报告。谭蔚泓指出多参数特征图谱是疾病高效诊疗的关键,并通过一系列实例分析,分享了人脸识别式诊疗的医学未来、利用核酸适体进行疾病分子分型、分子计算和诊断、核酸适体点亮癌症等方面的内容。

图片

在随后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大会将继续围绕微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微纳尺度生物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开设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的交流。会议还将通过分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优秀墙报评比。

图片

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分享和交流在微流控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微流控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为微流控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进一步应用,助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突破。